close

最炫柳州苗族風 阿哥阿妹趕坡來

新春農歷正月初三開始,被譽為百節之鄉的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民間坡會開始咯:桿洞百鳥衣節、安太十三坡、安陲芒篙節、苗傢打同年等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,引來無數山外遊客和“微觀柳州”的新媒體小夥伴,小夥伴們都被苗傢人的熱情迷醉在春意盎然的大苗山間,那“趕坡會”究竟怎麼趕呢?


苗族趕坡會

這傳統習俗已有上百年歷史,該縣的“苗族系列坡會群”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正月伊始,山寨裡的老人們看著田野裡競相綻放的油菜花,就開始吩咐著傢裡的後生或姑娘們準備“趕坡”的事情瞭。尤其是姑娘們,趕坡的日子越近,姑娘們的悄悄話就越多,歡快的笑聲中,帶著淡淡的羞澀。也許誰也看不出,在那份恬靜的羞澀裡還藏著一種盼望。姑娘們盼望著在“趕坡”的踩歌堂上,能與自己心中的“白馬王子”相遇;能在那兒看見已經相識或還沒有相識的他,為自己吹響優美、動聽的蘆笙戀歌。小夥子們呢?也想在這每年一度的歡樂節日裡,找到自己心愛的姑娘。

“趕坡”的日子,在當地的苗傢風俗習慣中,對青年人不僅是歡歌、喜慶、祈福的盛典,除瞭相遇的美麗,還有讓他們更盼望的……苗寨大寨,由5-6個以姓氏傢族形式,散居在大寨周圍的小山寨組成。山寨之間的距離最遠的4公裡;最近的1.5公裡。 “趕坡”的日子,姑娘們可以放肆地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小夥子約會。苗寨山寨青年男女的約會,隻有在月色降臨的時刻悄然開始。當地人將這樣的約會叫“坐妹”。

苗族長桌宴

長桌宴和篝火舞會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,作為十三坡坡會主辦村----寨懷村,為迎接十三坡會,準備瞭長桌宴。穿上節日盛裝的姑娘們和吹蘆笙的小夥們,一大早便站在苗寨大門前,擺上迎賓酒,用悠揚的蘆笙曲和優美的舞姿,迎接遠方的客人。手抓糯米飯,也是苗傢特色之一!苗族過年要用手吃,這有幾種說法:一種是說,古代苗族先祖還不會用筷子,隻有用手抓飯吃,才算是與祖先同在同樂;一種是說,因為戰爭,秈稻不好帶,他們隻有用糯米,煮熟之後隨身帶,也不會發臭,餓瞭用手食抓起吃,不耽誤時間。用手抓飯吃,就是要讓後人記住,如何才能養活自己,並能隨時參加戰鬥。幾杯純香米酒下肚,遊客已是三分沉醉。穿著盛裝的苗族姑娘們,圍著篝火,盡情的起舞!吃飽喝足,陽光君也被這熱鬧的氛圍感染瞭,跟苗族姑娘一起跳舞去咯! 【苗族服飾】

美麗的苗傢姑娘逢節日著盛裝唱歌、跳舞,最大亮點就是姑娘們的頭飾和服飾,苗傢的婦女們擅長飛針走線,頭飾變化無窮、衣服顏色鮮艷,組合大膽誇張,蠟染著數百種圖案。苗族女盛裝一般下裝為百褶裙,上裝為綴滿銀片、銀泡、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"烏擺"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,外罩緞質繡花或挑花圍裙。“烏擺”一般全身鑲挑花花塊,沿托肩處一般鑲棱形挑花花塊,無紐扣,以佈帶、圍腰帶等束之。頭戴銀冠、銀花或銀角。盛裝顏色為紅、黃、綠等暖調色。

苗傢阿哥穿著對襟男上裝,一件衣服由左、右前片,左、右後片,左、右袖六大部分組成。衣襟訂五至十一顆佈扣,左襟為扣眼,右襟為扣子。上衣前擺平直,後擺呈弧形;左、右腋下擺開叉。對襟男上裝質地一般為傢織佈、卡其佈、織貢尼和士林佈。色多為青、藏青、藍色與之匹配;下裝一般為傢織佈大褲腳長褲。這些記錄著對大自然、對崇拜、對遷徙、對情感等的諸多記憶,且熔入苗傢自有文化積淀。

【苗族鬥馬】 鬥馬據說最早是苗族族長為讓女兒選夫婿演變來的一種集體活動, 鬥馬開始前村寨笙歌震天,鐵炮、粉槍齊鳴。穿著節日盛裝的各族群眾興高采烈,跳起歡快的蘆笙舞。這時精神抖擻的苗胞,牽著各自的馬,從四面八方雲集鬥馬場。鬥馬,是兩匹公馬相鬥,每次隻鬥一對,勝者留在場內,繼續相鬥,以勝敗場次多少論高下。對獲勝者評出一、二、三名,給戰馬披紅掛彩。生息繁衍,是所有生命最強烈的本能,花朵艷麗的顏色、禽鳥妖嬈的羽毛、走獸矯健的雄姿,皆為爭取孕育下一代的機遇而來。為爭奪“播種”的權利,溫馴的馬兒也有狂暴的時候。坡會上的鬥馬,就是一場散發著強烈雄性荷爾蒙氣息的“愛之戰”。

苗族鬥雞

苗族鬥雞所用之雞,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傢養雞,而是一種專門的品種,自古馴養而成。鬥雞的品種要具有以下特點:體長,頭小,耳小,眼窩大且深,嘴尖且利,頸粗而長,胸寬,小腿粗而方,爪大而尖,羽毛淺薄且色亮......。 除瞭以上特點以外,鬥雞還要有好鬥而堅韌的性格,簡單地說就是要寧死不屈,戰鬥到最美國商標註冊推薦後一口氣。所以一般一場實力相當的鬥雞比賽,都要進行很長時間(最長要鬥3、4個小時),直到一方體力不支或者受重傷敗退,有的卻是要拿命作為代價的,即所謂“鬥死為止”。所以,鬥雞也是一項象征主人實力的娛樂活動。

苗族木樓

生活在融水苗族的人民因山區的地理環境等因素,他們都喜歡居住在木樓裡。苗傢的木樓一般是依山而建、呈四方型,木樓層層疊疊、鱗次櫛比,造型十分美觀。苗寨的木樓,從柱子、墻壁到地板全是用杉木條和杉木板制作的。屋簷、柱端和前門上方大部分還是沿用傳統風尚,或雕龍畫凰、或刻畫花、草、蟲、魚葫蘆等。苗寨建造木樓不用一釘一鉚,而是用鑿子將柱子挖成榫眼,再用梁條或榫夾串通含接穩固,墻壁也是開榫頭、挖溝槽而鑲起來的。因此十分牢固、更不易倒塌。

苗族人的木樓一般一幢三至五間,多為單數,兩頭帶偏舍。木樓分三層,底層用於喂養性畜、傢禽;中層住人;頂層用於存放糧食、雜物等。人住的中層分別設有廳堂、正堂、陽臺、睡房等。室內幹凈整潔,不少墻壁樓板都用桐油塗抹得光滑明亮、平整素凈。苗族村寨中的小巷常常用石頭來砌壘而成,或曲折互通、或拾級而上;村前寨後,梯田層層、林木蔥蔥,宛如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。

苗族油茶

苗族待客的見面茶,清香味濃。做法與侗族油茶不同。將油、食美國商標登記流程鹽、生薑、茗茶倒入鍋內同炒,待油冒煙,便加清水,煮沸,用木槌將茶舂碎,再用文火煮,然後濾出渣滓,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、黃豆、花生、米花、糯米飯的碗裡,再放些蔥花、蒜葉、胡椒粉和山胡椒為作料。夏秋兩季,可用豆角,冬季可用紅薯丁等泡油茶。苗傢不但喝茶,而且還有表示感謝的茶歌。喝茶時主人給每人一根筷子,如果不再喝瞭,就把筷子架在碗上.不然主人會一直陪你喝下去。

苗族酸魚、酸肉

酸魚、酸肉是苗族人民獨具風味的傳統佳肴。色美國商標申請鮮味濃,吃起爽口暢心。苗族人民捕得鮮魚後,洗凈,取出內臟,然後撤上適量的鹽和辣椒粉,再加上香料,浸泡兩三天,用糯米粉、包谷粉放在魚上,一層魚、一層粉地裝進壇子裡,蓋好、封嚴,等到半月以後,就可以取出來用油煎或生吃。隔年酸魚吃起來味道更美。(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柳州市委宣傳部)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xb153pt17 的頭像
    xxb153pt17

    子修的預購清單

    xxb153pt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